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许多担任军团长的红军名将,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的军衔差异显著,有的成为元帅,而有的仅获得上将军衔。那么,尽管他们的职务相同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?
以红一军团为例,该军团从成立到改编期间,共有两位名将担任军团长,分别是朱德和林彪。两人都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元帅军衔,那么,他们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呢?很简单,他们在革命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,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始人,直接参与了革命战争的指挥。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核心创建者之一,早在革命初期,他便与毛主席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,并担任了我党第一支队伍——红四军的军长。作为毛主席的重要助手,朱德长期负责指挥战争,是三军总司令。因此,朱德获得元帅军衔,实至名归。
相比之下,林彪虽然在职务上稍逊朱德,但他同样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,尤其在东北地区的战斗中表现卓越。林彪在领导第四野战军攻占东北的过程中,消灭了大量反动派军事力量,成为新中国开国元帅之一,显现出他靠军功而非其他因素获得元帅头衔的现实。
展开剩余73%红二军团的军团长是贺龙,他的情况有些不同。虽然贺龙并没有因直接的战功获得元帅军衔,但他在革命事业中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早在南昌起义时,贺龙就带领部队参与起义,后来他将部队交给了组织,并独自返回湖南继续革命。在他的努力下,很快拉起了一支新的革命武装,最终这一支队伍被整编成红二军,成为红二军团的前身。因此,贺龙无论是作为革命的奠基人,还是作为红二军团的创建者,都对人民军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红三军团从成立到改编,唯一担任军团长的是彭德怀。彭老总不仅在革命期间贡献巨大,而且有着显赫的战功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彭德怀与黄公略、滕代远等领导了平江起义,并成功组织了起义力量。后来,他带领部队上井冈山,与毛主席一同保卫了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。作为人民军队的副总司令,彭德怀在解放战争中成为消灭敌方军事集团的重要人物,领导西北解放战役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因此,他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。
至于红五军团,成立和改编时的军团长分别是季振同和董振堂,这两位军团长原本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成员,后因参与宁都起义加入了革命事业。然而,令人惋惜的是,他们都未能活见新中国的诞生,因此未能获得相应的军衔。
红六军团由萧克担任军团长。他不仅是中央红军的主力将领,还曾担任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,与贺龙、王震等人并肩作战。从职位上看,萧克的贡献和地位应当使他至少获得大将军衔,但因为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职位并不突出,且一度处于幕后,直到1949年才重新被任用为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,错过了获得大将军衔的机会。尽管如此,萧克在1955年仍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,并成为共和国的上将之首。
红七军团的军团长是寻淮洲,他在革命中英勇牺牲,未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。红八军团的军团长周昆,虽然是红军中的主力战将,深得中央信任,但不幸的是,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携款潜逃而彻底消失,导致他的革命生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,是一位非常有军事才干的红军名将。毛主席曾称赞过他的军事能力,但可惜他未能亲眼见证胜利的那一刻,于1946年因病去世。
红十军团长刘畴西是红军史上的著名“独臂虎将”,他曾与方志敏共同开辟苏区根据地,领导红十军团北上作战。然而,红十军团在深入敌后作战时,由于缺乏后勤支持,最终遭遇重创,刘畴西也在玉山地区被俘,英勇就义,未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。
红十五军团是成立最晚的部队,在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,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合并,组成了红十五军团,徐海东担任军团长,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。徐海东以其在红二十五军中的突出贡献,获得了1955年的大将军衔。而刘志丹则因在东征战斗中英勇牺牲,未能亲自见证新中国的成立。若他生前能够参与建国,或许也会获得大将军衔。
这些红军名将的经历,体现了每位将领在革命时期为国家、为人民做出的不同贡献。虽然他们的军衔有所不同,但无论是元帅还是上将,他们都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